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 一、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概述 自2008年起,工业和信息化部系统地组织开展了两化融合相关理论、内涵和战略研究,在行业典型经验交流、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两化融合成果展、两化融合深度行系列活动、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等重点工作推进过程中,广泛深入地进行了大量企业调研,总结提炼了大批先进经验和成果。采用“策划(Plan)-实施(Do)-测评(Check)-处置(Action)”的循环作用和持续改进来提高所有过程有效性的PDCA方法,形成管理企业两化融合的通用方法论——《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管理办法(试行)》(工信部信〔2014〕564号),自2014年12月15日起试行实施。 目前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是按照正式颁布的《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GBT 23001-2017)实施,组织应按照标准的导向、原则和要求,系统地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组织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规范两化融合过程并使其持续受控,从而识别和打造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不断获取与战略相匹配的差异化可持续竞争优势,提高组织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提出了九项管理原则,包括:以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关注焦点,战略一致性,领导的核心作用,全员参与、全员考核,过程管理,全局优化,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创新引领,开放协作。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包括数据、技术、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四个相互关联的要素,涵盖管理职责、基础保障、实施过程以及评测与改进四个相互作用的管理域。 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申请、政策及目标 国家鼓励企业积极申报两化融合贯标项目,在智能制造、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等重点工作中,以及相关领域示范工程、专项资金使用中,优先支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达标企业,统筹解决企业在贯标达标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企业需要有信息化和工业化相结合,一般申请企业多大多数是智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建设做的比较好的企业。准备申报企业应参照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提交本企业两化融合发展现状材料,并附中国两化融合咨询服务平台(www.cspiii.com/pg)上开展评估所形成的评估材料,然后按照平台规定的节点填写和提交两化融合体系各项资料,之后选择评审机构现场审核,审核通过公示后领取证书。 申请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可根据当地市区省政府发布的通知要求申报,各个地方的每年申请时间不同,最先是市两化融合贯标试点——省两化融合贯标试点——国际级两化融合贯标试点,相关补贴政策可向企业所属经信局咨询,每个地区的申请条件和材料都会在相应的政策当中要求,填写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带来的收入,以及现状等基本情况。通过两化融合试点的企业一般有10-20W不等的奖励资金,通过两化融合贯标企业并取得证书还会获得贯标奖励资金,一般有20-30W不等的奖励资金,贯标通过后还可以尝试贯标示范企业申请,优中选优,通过贯标示范企业一般有10-20W不等的奖励资金,通过两化融合体系贯标不仅能提升企业的实力,也促进企业的各管理体系进行一定程度的融合。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目标: 1、通过两化融合策划,确保企业形成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所要求的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 2、明确两化融合管理职能,为企业量身打造建立一套适宜、充分、高效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3、协助企业通过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证。 三、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流程 1、项目启动:成立项目组、项目策划、项目启动会; 2、差距分析:差距分析、标准培训、建立组织架构、确定贯标范围; 3、体系建设:两化融合策划、体系文件设计、文件编写、文件评审修订、文件审批发布; 4、体系试运行:宣贯与实施、内审员培训、内部审核、管理评审、持续改进; 5、协助认定:内审与认定准备、一阶段现场审核、二阶段现场审核、审核后改进提交、公示后领取证书。 贯标流程图如下: 四、项目周期 两化融合体系贯标项目启动、差距分析、体系建设需要1.5-3个月左右,两化融合管理体系需在中国两化融合咨询服务平台(www.cspiii.com/pg)上传发布并试运行3个月以上,评估现场认定需要一阶段评审和二阶段评审,审核和领取证书大约需要1.5-3个月左右,因此项目周期约6-9个月。 五、售后服务与技术支持 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咨询服务后,承诺提供一年的售后服务期。售后服务期内,为企业提供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 六、收费标准 费用包含:咨询服务费和评估认定费,与企业规模(人数及营业收入)、信息化程度有关,具体详询电话:028-85106199。 七、相关政策 1、关于印发贯彻 《创新要素供给培育产业生态提升 国家中心城市产业能级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成经信财〔2017〕89号 点击查看 2、两化融合相关政策(成都经信委)点击查看 3、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解读PPT(试点企业版)点击查看 4、两化融合的基本知识和内涵 点击查看 5、《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要求》(GBT23001-2017) 点击查看 6、《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实施指南》(GBT23002-2017) 点击查看
| |
Copyright © 2009-2011,www.sc-sxsf.com,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 首信四方 蜀ICP备19027037号-1
cmmi授权认证机构,iso27001证书,iso20000证书,成都cmmi认证机构,成都cmmi授权认证机构,成都iso27001认证机构,成都iso20000证书认证机构ICP备19027037号-1